种豆种瓜,还能种木耳,工作队告诉你小庭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在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子,可是有的闲置、有的堆放杂物,还有的……怎么利用好这一方“小天地”?在工作队的引导下,工作队员和村民一同规划,种起了蔬菜和瓜果,让小庭院变身家家户户的“宝地”。

听,“黑耳朵”在“唱”致富歌

“技术员每天都来指导,地上灌溉系统定时喷水,我不用操心。你听听,这些黑耳朵唱着致富歌呢,马上就能摘了。”温宿县柯柯牙镇萨依巴格村村民吐来克·阿吾提高兴地说。

在吐来克·阿吾提的心里还有一个小算盘拨得噼啪响:一个菌棒一年可以结3至4茬黑木耳,每个菌棒平均可产生15元以上的收益,多个菌棒一年总收益上万元。

村民在庭院中摆放菌棒

葡萄架下摆放整齐的木耳菌棒

萨依巴格村总人口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人均耕地面积1.8亩,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阿克苏地区人社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发现大多数村民庭院面积较大,又有一定的养殖、种植技能,很适合发展庭院经济。

在做足市场调研的准备工作后,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致认为:庭院经济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等特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今年4月初,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在葡萄架下、果树底下、路边林带里搭建木耳棚,种植黑木耳。同时还与村“两委”成立了集经营、种植、销售为一体的黑木耳种植合作社。

黑木耳长势喜人

为了帮助村民掌握黑木耳种植技术,工作队邀请专家,举办了10期黑木耳种植技术培训班,贫困户、困难户、创业致富带头人等60余人接受了全方位技术培训。为了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工作队帮助合作社通过采样,对黑木耳的外形、重量、口感,种植环境的光线、水分等数据进行分析,为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社负责人吐荪·卡斯木说:“以前我对黑木耳的精细化管理还有许多不太明白的地方,比如如何更好掌控温湿度、如何采摘不影响二次生长等方面,听了专家讲课,我掌握了种植管理技术,现在2个月过去了,黑木耳已经摘了2茬,收了多公斤干木耳,我的信心更足了。”(阿克苏地区“访惠聚”办公室程莉莉、尼加提·阿不拉供稿)

庭院西甜瓜成为村民致富“金果果”

“大家牢记西甜瓜成熟后期不浇或少浇水,土壤含水量稍高,瓜膨胀过快就会产生裂瓜,糖度也会下降。”为确保西甜瓜品质,日前,泽普县畜牧兽医局驻依玛乡色日克乌依村工作队副队长肖其美挨家挨户给种植户宣传着。

今年以来,泽普县畜牧兽医局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民有在庭院内种植西甜瓜的习惯,但按照传统模式管理,一年下来收入并不理想。为拓宽致富门路,工作队统一规划部署,将清理出来的亩土地复垦种上了优质西甜瓜品种,并无偿提种子和种植技术,按政策为户发放补助29.5万元。

▲村民给西甜瓜除草

▼村民采收西甜瓜

在甜瓜地里,村民吐尔逊古丽·卡吾力拿着刚摘下来的甜瓜,心里乐开了花。“在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指导下,我家使用农家肥种植加上科学管理保证了瓜的品质。目前,后院里1.5亩甜瓜即将成熟,谢谢工作队的帮扶。”作为复垦收益户,吐尔逊古丽不仅领到了元补助,还得到村里“特派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支持。

贫困户马合木提·托和提说:“工作队专门到我家来宣传,鼓励我种瓜。今年我试种了1亩,预计收获公斤,按照每公斤1.5元的计算,我可以收获元,加上补助元,光种瓜我就可以收入1元。重点是我还学会了一门种植技术,明年我将扩大种植,通过自己劳动来换取幸福生活。”

村民种植的西甜瓜

只有好品质才能找到好销路,只有好销路才能有好收益。为确保村民获得最好的收益,工作队员也当好推销员和宣传员,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推广销售,联系经销商洽谈采购事宜,大家亲切的称工作队员为“瓜代办”——西甜瓜销售代办员。(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黎霞、徐伟供稿)

打造家门口的“产业园”

走进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随处可见红花绿叶,户户“透”着绿色,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安居富民房掩映在绿荫中,村民周利家的农家小院就在其中。院内的茄子、辣椒、西红柿、油麦菜、花菜……长势喜人,枝头果实累累,各种小花装点着庭院。

布尔津县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富民”工程,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村庭院种植养殖户达到余户,占总户数的80%。

村民扦插西红柿架

今年30岁的周利以前种植过蜜瓜,当过厨师、导游,从去年4月开始,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引导下,他开始发展庭院经济,并发展农家乐。周利介绍,自家小院面积有7亩,今年规划好以后,2亩地种菜、3亩地种瓜果、2亩地盖房子开办农家乐,院内可同时接待余人同时就餐。小院吸引了很多游客,今年旅游旺季日均接待近人,最高日接待游客量达到余人,收入十分可观。

正说着,又一辆旅游大巴驶进院里。广东游客周培斯说:“布尔津的景色太美了,这里的人淳朴友善,旅游的感觉非常好。特别是到农家小院感受体验式旅游,品尝无公害果蔬,为我的旅途增添了不一样的乐趣。”

村民采收大白菜

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传文说:“今年以来,依托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和庭院经济,百余户村民在小院里种上疏菜,既可以满足自家需求,还可以将多余的蔬菜进行销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导村民种植更多品种的果蔬,带动百姓增收致富。”(阿勒泰地区“访惠聚”办公室李恩典、周瑞供稿)

农家小庭院带来大收入

在呼图壁县大丰镇高桥村村民田桂珍家,2亩多地的庭院规划得井井有条,菜园子的蔬菜郁郁葱葱,苹果树下土鸡三五成群,田桂珍正忙着采摘蔬菜,准备运到定点的餐馆。

村民整理菜园

年初,呼图壁县住建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根据本村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工作队和农户一起讨论种植养殖规划,围绕“能种必种、能养必养”的思路,以房前屋后闲置土地为开发阵地,实行居住、种植、养殖“三区”分离,落实“一户一策”,算好“增收账”、栽好“菜园子”、养好“庭院畜”,将具备发展庭院经济项目的农户引上路。

“这是我种的茄子、辣椒、西红柿,长势喜人,村里还帮助在大门口种了10棵海棠树,院子里又养了多只鸡。”发展庭院经济让村民田桂珍家尝到了甜头,她高兴地说:“我家的院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美!我也没有想到,闲置的院子能有这么大的用处,太感谢工作队了。”

村民庭院中种植的苹果和养殖的土鸡

看着田桂珍家的庭院,村中其他农户也纷纷请工作队为他们“量身定制”庭院规划,整个村子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以前我们村的庭院多数都荒废着,家禽牲畜散养在庭院里。在工作队的大力倡导下,村民们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让小院变得干净卫生,整齐美观了,村民多了一条增收渠道,‘鼓了’腰包。”村党支部书记朱吉强说道,“今年,全村有60多户村民在庭院种植果树、蔬菜,30多户在庭院养土鸡、鸽子等,每户纯收入增长元以上。(呼图壁县住建局驻大丰镇高桥村工作队富生忠供稿)

推荐阅读:

1.从援疆干部到第一书记,看邵祥理的浓浓驻村情

2.邵祥理:我为什么主动申请去南疆驻村?

3.第一书记为农产品“带盐”,质量怎么样你说了算!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