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在两汉时期为乌贪訾(zi)离国,后并入车师后国,唐代属庭州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宋朝属高昌回鹘国,元代属别失八里,明朝属瓦剌,明末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之地。特别到了清代后,乾隆二十年(年),在此设乌鲁木齐西路军台,称呼呼图克拜台,后设营塘;乾隆二十二年和二十八年,先后设洛克伦巡检和改设呼图壁巡检;光绪二十八年(年),改巡检为县丞,设呼图壁分县,这也是呼图壁县的名字由来。
对于呼图壁县的名字,我是在年冬季新兵营知道的,那时因新兵班长让我们新兵每天都买烟和罐头的事,还把我们新兵赶到门外受冻,老兵则在我们新兵班里大吃大喝。从小没受过这样的气,我便第一个充当了“刺头”,再也不给新兵班长买东西了。这样的“蹩劲”,自然是班长收拾的对象,经过一番较量,我被连指导员调到了炊事班。
新兵到炊事班,无非就是打杂,每天从菜窖里拿菜、洗菜、发面、和面、揉馒头、为新兵打饭等等。我们二连炊事班有个叫“老牛”的老兵班长,他家就是呼图壁县种牛场的。因他话不多,但却为人憨厚,对人真诚,也很善待我们新兵。三个月新训结束时,牛班长对我们说,以后有空到呼图壁来找我,到种牛场只要说我的名字,就能找到我家了。
遗憾的是,近三十年过去,牛班长的名字便在记忆里模糊了,使劲去想,怎么也想不起,毕竟相处短暂,那时我们只喊他班长,却很少提到他的名字。如今,只要想起呼图壁,我就想起那里有一个牛班长,现在他是否在呼图壁种牛场,我也不得而知了。
年9月份,我跟随乌鲁木齐户外群,曾到过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看过岩画。几千年前,是谁曾在这里翩翩起舞,祭祀神明,又是谁在石壁上记录下这壮观的场面?这一幅幅看似简单的画像,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那年,我站在高耸的大山下,呆呆地凝视着眼前的岩画,内心道不出无尽的感慨。
康家石门子岩画,坐落在天山丹霞群山中间,远远望去,这座独立的山峦显得鹤立鸡群,周围的山峦都比它矮小,而它却端坐在群山之间,就像一尊佛像,默默地祈祷着什么。直刺蓝天的丹霞岩壁上,高悬着三百多个人形图案,最大的画像高大两米,最小的仅有十多厘米。画面中的人在冰冷的峭壁上欢歌热舞,仿佛在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伟大的神明。
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