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完全得益于福建援疆老师和带领和指导。”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第二中学负责人感慨地说。原来,在去年底的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上,该校王嘉诚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星球资源运输挑战赛全国决赛一等奖,实现了昌吉州青少年航天科技创新类全国性比赛一等奖零的突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福建援疆老师牵头组建的教练员团队。援助奇台县第二中学是福建省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福建省派出支教教师多人,他们发挥援疆教师“组团式”力量,立足昌吉州教育实际情况,以重点建设示范学校为抓手,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辐射带动昌吉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逐步探索打造出组团式教育援疆的“福建模式”。“我们共组织了名昌吉州教育督导干部、中学书记(校长)、中学德育工作者到福建培训。通过提升受援地教师教育水平,科学助力学生成长。”福建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三年来,援疆团队共完成校内听课评课多次,举办各级公开课场次,组建青蓝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室15个,举办受援学校教师培训场次,培训教师累计余人次,师徒结对对。先后开展了“组团式”援疆教师主题培训会、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京津冀闽琼”教育共同体高端论坛、厦吉首次名师名校长论坛、签订职校框架合作协议、建立“线上”云平台等促进双方教育深度融合活动。同时,促进援疆团队内部深度融合。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成立中学数学援疆工作室、中学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知行合一”化学名师工作室、英语学科工作室、心理健康活动室、“榕奇·融创教育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除了延续以往的培养骨干教师、教学疑问研讨、课堂观摩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学习内容外,还增加了新教材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内容。援疆教师通过“师带徒”结对帮扶、组建名师工作站、开展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方式,有效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为受援学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福州市援疆指挥部和奇台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组团式”援疆教师主题培训会;南平市与木垒县9所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厦门团队在吉木萨尔学校举办“京津冀闽琼”教育共同体高端论坛和厦吉首次名师名校长论坛;三明团队牵线玛纳斯县一中与三明二中、玛纳斯县职中与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职教院分校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两地线上同步教研活动;呼图壁县中学与龙岩上杭四中开展高效的课堂教研活动;漳州市教育局与木垒县8所学校建立“线上”云平台,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合作。这些举措奠定了受援地教师的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升了昌吉州教师的教育理念、素质修养、教学改革、管理水平。在两地交流中,一个个教学难题迎刃而解,一项项科学技术接踵而来,一个个创新举措精彩纷呈,不仅带活了当地的教师队伍,还将福建后方的资源运用到学校建设上,让一批批当地教师成长起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吴铎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