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信用村建设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纾解农户“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问题,近些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选派“金融村官”、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工程、构建“双组团”服务模式等举措,不断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广东鹤山“金融村官”送资送智
本报鹤山讯(通讯员徐鹤鸣储盼盼)今年以来,广东鹤山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选派精干“金融村官”队伍,推动金融服务前移到乡村、产业、农户,实现金融服务与政务服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该市强化制度保障,明确工作目标,切实加强金融服务。印发《鹤山市推进“金融村官”派驻工作方案》,确保到年,各村党组织派驻“金融村官”合作共建模式基本形成,金融“村村通”网点全覆盖,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突出过程导向,规范工作流程,有序推进派驻工作。突出考核导向,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规定动作到位。制定《“金融村官”派驻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形成定期汇报总结工作机制,由派驻镇(街道)和行政村根据“金融村官”服务成效进行考评,把考核分值作为年度评优及职务任免重要参考依据,推动形成求严求实求效的派驻工作导向。今年4月末,首批驻村的50名“金融村官”正式签约受聘。
为强化沟通联系,该市加强现场业务指导。围绕“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的总体要求,“金融村官”每周需到村或受村党组织指派下村工作不少于半天,以一对一、面对面真诚服务,做好乡村振兴参谋,送资送智。“金融村官”结合派驻村产业结构实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挖掘派驻村特色产业,深入了解产业金融需求,开展党建共建活动,让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目前,“金融村官”与各村委会开展69次党建共建活动,为村民、企业成功营销贷款29笔,金额达万元。
通过强化宣传引导,该市力促金融知识宣传到位。“金融村官”每季度开展一次不同主题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根据村民金融知识水平情况,宣传解读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金融政策、产品、工具等,提高村民金融素质。在信息采集工作基础上,“金融村官”及时对符合条件的派驻村实行整村授信,对整村准入农户评定信用等级、给予授信额度及贷款利率优惠,鼓励党员干部创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普惠性。通过宣传普及征信知识等,引导村民提高个人信用保护意识,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新疆呼图壁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工程
本报呼图壁讯(通讯员罗小漩)近些年来,新疆呼图壁县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工程,通过实施差异化、定制化服务,着力打造党建联席合作平台、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诚信文化宣传平台,以党建引领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从辖区内农商行呼图壁支行选拔25名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熟悉基层情况的金融一线从业人员,分赴全县7个乡镇52个村担任金融助理,兼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金融助理派出单位党组织与服务地党组织,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联建共联,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党建联抓、发展联促、治理联推、服务联做,制定各自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签订联建共建协议,确定联建共建项目,以党建资源整合促进各类资源优化配置。
为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该县要求金融助理每周开展一次驻点服务,主动上门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账户开立服务,提升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每月参加一次乡镇召开的农村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帮助农村理清发展思路;每半年组织一次爱心捐助,进行本地帮扶或对口帮扶,为经济困难户“牵线搭桥”,寻找致富产业项目。制定金融助理工作奖惩机制,把金融助理工作期间的业绩作为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县农商银行、各农信联社与乡镇沟通对接,每年召开一次产品推介和致富经验交流会,做好成功案例的示范宣传,推动“乡村振兴贷”扩面增量、提质降本。
结合诚信文化建设要求,该县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办法,明确考评标准和计分办法。每年年底县委组织部联合农商银行开展一次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并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通过加强信用奖惩力度,弘扬“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文化,助力打造文明乡风。
安徽东至构建“双组团”服务方式
本报东至讯(通讯员唐珍桂亿)为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近些年来,安徽东至县聚焦信用建设结果运用,构建“双组团”服务方式,定制信用户优惠政策“大礼包”,将信用结果用好用实。
为充分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的有效信贷需求,该县建立完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风险共担机制,构筑“安全可控、精准便利、公平普惠、商业可持续”的政银合作新机制。围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数据收集—民主评议—结果运用—风险管控—组织保障”全周期环节,一体化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
通过构建“双组团”服务模式,该县不断提升服务质效。首创金融服务团、产业服务团深入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背包服务,为信用主体“精准画像”,研判信用结果。将信用结果与乡村振兴金融资源优先支持、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资源优先供给、基层党建资源优先倾斜等结合,充分激活信用“正外部效应”。制定信用主体优惠政策“大礼包”,出台就医、旅游、就业、农业保险、小额贷款等5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信用村工作质效。
编辑:刘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