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美好家园玛纳斯县3

眼下,玛纳斯县3万亩大芸进入收获期,种植户正在加紧采挖。多年来,在防沙治沙的工作实践中,玛纳斯县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在梭梭林下接种大芸,治沙致富实现了双赢。

  走进玛纳斯县北五岔镇沙窝道村万亩大芸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采挖嫁接在梭梭根部的大芸,乌鲁木齐、深圳等地的客商慕名前来,订单源源不断。

  北五岔镇沙窝道村大芸种植户殷宏雷说:“今年是第5个年头,进入了大芸的丰产期,每亩地产量在公斤左右,经济效益是到元,还不错。等我们的大芸产量稳定以后,下一步我们计划进行深加工,建烘干房上切片线,把我们‘沙漠人参’销往全国各地。”

  大芸也叫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植物,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年,殷宏雷积极响应号召,在沙地上栽植了梭梭亩。年,又在梭梭林下接种了大芸,这片沙地变成了他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北五岔镇沙窝道村大芸种植户殷宏雷说:“像我们种植梭梭,土地是免费的,灌溉用的是平价水,还能享受国家的造林补贴,政策非常好,我也很有信心把沙产业发展得更好,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

  每逢梭梭种植和大芸收获季节,种植基地都需要大量人工,这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增收。

  北五岔镇沙窝道村村民王力超说:“我在这个地方管理梭梭,每年还能挖2季大芸,春天一季,秋天一季,每年的收入有五、六万块钱。通过学习,我明年也打算包点沙漠种点大芸,搞点林下养殖经济。”

  近年来,玛纳斯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防沙治沙,发展沙漠经济,统筹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大片戈壁荒漠重披绿装。目前,北五岔镇人工种植的20万亩梭梭已是一片葱茏,有效地降低了风沙危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北五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项媛说:“北五岔镇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路上着力壮大发展沙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主要是枸杞、文冠果、梭梭接种肉苁蓉。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沙产业的发展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朱文斌通讯员李超董倩倩

END

来源: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夏尔哈裴海啸

责编:吕海滨

审核:刘建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